为了什么出国呢?在已踏上这条路不短的距离后,它如无法避免的幽灵,又一次占据了我的脑海。环顾四围景色和同行者,陌生、新奇的教育体制前是一张张兴奋却难掩焦躁迷茫的脸。
当代的留学生或准出国党,实在是一个处境太尴尬的群体。通向他乡异国的那片海面已阅尽千帆,载着胡适、詹天佑、钱学森们的航队已经远去,如今启航的浩浩新帆,多了卸下了家国重担的底气,反而丢失了那个“勇往直前”的理由。当“富二代”、“逃避高考”、“贪图享乐”的标签向这片片新帆砸来的时候,当“海归”或“留洋”的就业前景也不再光明的时候,亿万的新帆,在依旧波涛汹汹的海面上沉浮挣扎,甲板上学子的眼睛开始丧失焦距——为什么要出国?
于云南学生来说,这“上下不着”的尴尬处境尤甚——我们就像在船队启程前一天才受到通知的船手,手忙脚乱地收拾好包裹行李,却又走不了驼峰航线;光是跋涉到“沿海”的港口,都是好大一段距离,浪费了许多时间。
我们奢侈地享受了十多年的真的蓝的天、真的白的云,所以在我们意图挣脱家乡的怀抱奔向大洋彼岸时,缺资少源大梦晚醒,想必是为公平起见吧。而那个问题,那个每个出国党千百次自问的问题——为什么出国?越发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拼尽全力也不一定有结果——是否值得?
——想清楚这一点的时候,我初中刚毕业,留学梦毫无预兆地刚刚来临,我却被现实击地后退三尺。
所以当昆一中国际部出现在我面前,带着罗老师的强大气场和学长学姐的申请圣光,我简直如坠梦中,心跳如鹿地等到录取通知书,一头扎进了国际部——这一段未免失之肉麻。那时的国际部,于我更像一颗定心丸。——这片土地上真的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脚踏着我所站立的地方奋斗过,并且成功了。
那时的国际部,对差点放弃出国梦的我,正是“绝境中希望生长之地”。
那时那个重要的问题,依然悬于半空。但面对崭新的环境和极富挑战的课程,它被我抛诸脑后,很长时间没有作怪。
如今已经是在昆一中国际部的第二个学期。最开始,毫无水分的GPA制度让我等在小学、初中里习惯了只等期中、期末一鸣惊人的“混混们”溃不成军;万般煎熬,从此对待平时作业像敬奉祖宗;噩梦油锅般的托福好歹也滚了一遍,从挑灯备考到狂刷官网等出分,千种滋味尽尝……虽然整天忙完标化成绩忙托福,但这里并没有成功地把我变成一个Geek。这五、六两层的小楼给了我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为微信公众号写稿,第一次设计校报,第一次加入排球队,第一次扔飞盘,第一次到陆军讲武堂做英文导游……印象最深的一次,昆一中国际部的学生竟有机会做迎接飞虎队老兵的随行翻译和志愿者。那个时候我手捧着花环,看着那些历史书上的英雄推着轮椅渐行渐近,就像那段历史触手可及。我竟有幸做了抗战纪念V70的见证者——我恍然大悟,仿佛生活在这两层的小楼,所有不可能之事都是理所当然。
是的,“不存在不可能”,这是现在我眼中的昆一中国际部。
现在你问我,“为什么出国?”
坦白来说,我还是不知如何作答。这背后的原因太复杂,又或许只是一首英文歌。
但昆一中国际部教会了我一件很重要的事——选择决定命运。
很多时候,选择背后的原因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不管是崇高还是功利,深思熟虑也好,热血上头也好,选择本身才是至关重要的那一步。
滚滚波涛等不及舵手多加犹豫,瞻前顾后、浮浮沉沉从来不是一种持久态,不想沉没,就拉起船帆攥紧舵,劈波斩浪地前行。至于沉溺于梦之晚醒更大可不必——“不耻最后,即使慢,驶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到达他向往的目标”鲁迅如是说。我庆幸选择了这里!
高一年级:张潆允
Kunming No.1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